兖州军大战常山(三十二)(2 / 2)

军他们缩小这个实力的差距。是,也许能缩小,可那缩小的程度,基本上就可以忽略不计了,那是。对他们来说,那样儿的差距,一下就缩小很多,其实还不现实。除非说真就发生了北方异族南下的事儿,还得说是大战,小打小闹的,那是削弱不了凉州军太多,哪怕北方

异族强。可你再强,你不全力出手,这个也未必就能赢了,真的。至少曹操和孙策他们可都知道,凉州军对付北方异族,有马超在,他们是怎么都会全力以赴的,那可没错。所以说要他们大战才能,不一定非要北方异族全力,真那样儿的话,大举南下了,自己两方也不会说旁观,都得和凉州军一样儿,去对付外敌,那可一点儿都没错,还不就是那样儿了,真的。

这个肯定也是,或者说其实一直都是。毕竟曹操和孙策他们绝对不希望己方和北方异族死战,那么他们倒是希望凉州军和北方异族大战,而且还不是他们大举南下,这样儿就不需要两方参战,就只需要他们凉州军,那样儿的话,对他们来说才是更好。当然了,谁也预测不到说最后北方异族到底怎么做,他们不大举南下可能,可那么做却也都可能。而曹操和孙策,

他们显然不想对方大举南下,这个不光说是和天下大势有关,和他们想法一样儿有很大的关系。毕竟北方异族那么强,先不说到底能不能顶住,至少彼此的损失,就不可能小了,必然啊,那怎么都是大。第一个就是损失,他们觉得大,那可没什么好处,可不就是。其次就

是他们治下的老百姓,那也一样儿要损失。这个不是他们想着老百姓,更多还是觉得那是己方实力的损失啊,可不就是。毕竟很多东西,那就得靠着治下的老百姓呢,没了他们,这个可真是,要完。所以说损失老百姓,那就是绝对损失实力,一点儿都没错,可不就是那样

儿。就是,当年曹操让兖州军屠戮徐州老百姓,他那都是没办法了。对其人来说,是要一个和平安稳的兖州军,还是要徐州民心,这个取舍曹操还是很清楚的,那是。毕竟兖州军对其人来说,那绝对是安身立命的,是基础,是根本,没有兖州军给他效力、卖命,曹操什么都不是,没实力啊,就靠着他自己,那不好使。但是就因为有了兖州军,有了兖州军的将领、

谋士,现在都是让其人三分了天下,那是。没这些,那能好使吗?曹操很清楚,这徐州就算是失了民心,自己以后慢慢也是能把这个争取回来,就只是多少年罢了。但是己方兖州军一旦分崩离析,那么可以说自己家底儿都没了,那么离自己败亡的时日也不远了,可不就是。

所以说对奸雄的其人来讲,到底要如何取舍,其实不难。曹操应该说其人都没想那么多,直接就选择了,那没错。真心也不是什么困难的选择,确实。曹操自然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所以他们下令了,那可是。而且其人那么做了,可一点儿后悔都没了,那可是,真没有啊。

这个没错,也就是曹操,换成是马超和孙策的话,他们就不会那么做了,正常啊。毕竟对曹操来说,基本上只要是对自己对己方利大于弊的,他都会做。但是到了马超和孙策那儿,终究还是有所不同,那没错。这个也是他们与曹操的大不同,一点儿都没错。说起来马超和孙策他们一样儿,是为了自己为了己方利大于弊那么去做。但是他们比较有底线,这个也是。

但到了曹操那儿,那可也真是,其人就没什么底线了,这个没办法。是啊,曹操作为一个没什么底线的人,是混到了现在。马超和孙策,他们倒是很有底线,也是混到了现在,那也没错。这个不能说有底线肯定就更好,这个怎么说呢,大多时候可以那么讲,不过要是特殊

情况呢?所以说具体情况还得看具体的内容,那没错。那不是绝对的,就说到了关键的时候,有底线肯定就好,没底线就不好。怎么说呢,那实际还是不一定。就像曹操也不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他反而还觉得自己做得挺对,是没后悔过一点儿,再来一次,他还得那么做啊。

曹操必然还那么做,甚至就更甚,那都是他,性格作风如此,没办法。换成马超和孙策的话,他们确实就不会,也一样儿是性格作风了,那是。他们俩自然也是知道如何做才能说让自己和己方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他们知道曹操的选择,那对他对兖州军来说,是对的是最好的。可换成他们两人,终究还是不会那么做。毕竟他们不是曹操,事到临头,不会那么做

了。首先马超是什么人,不用多说了,让他那么做,还不如说灭了他。孙策的话,他也是不惧说最后败亡什么的,可你让他那么做,那确实不会。所以说他们俩不是奸雄,就人家曹操是,人家好使,人家那么做了,有了今日的身份地位,魏王啊,还是朝廷所认可的,他们

俩可没有。凉州军是有实力,可却没有朝廷敕封的王位。孙策江东军更不行了,实力最弱也没有朝廷敕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