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军终破樊城(八)(2 / 2)

人回来了,孙策自然是高兴。对他来说,这就是这个时候自己所得到的最好的消息。赶紧见到回来的信使,“主公,此乃刘玄德与孔明先生给主公和士元先生的信!”看着江东军士卒的称呼,也算是看得出来,刘备虽说算是一路诸侯,但是在江东军军,他是没什么地位。倒是诸葛亮,毕竟是汉军有数的顶级谋士,所以哪怕是个士卒,在背后也是比较尊敬其人的。

孙策接过刘备的亲笔信,然后庞统也是拿到了诸葛亮的信,两人打开这么一看,里面所说的,基本上都一样儿,不过在庞统的信里,多出了一些图纸,显然是诸葛亮所设计的那些喷火器械。而刘备给孙策的书信,他在信里说了,这制造器械的事儿,交给孔明没有问题,然

后就是希望孙策能早日带兵来樊城云云。刘备毕竟和孙策都是一个身份地位的,所以哪怕是求援信,他也不可能写出来自己求他孙伯符什么什么,那不可能。所以刘备能这么写,其实就已经算是不错了。要不然的话,哪怕是他都要被人给灭了,他刘玄德也不见得会怎么服软,毕竟刘备的骨子里,他还是大汉宗亲,是天子皇叔,所以这个是改变不了的,马超、曹

操,孙策和他,就只有他刘备,是皇族,哪怕如今大汉早已是日薄西山,但终究还是大汉的天下。必须要承认的是,民心到了如今,那还是向汉的,这个是肯定的。孙策此时看完信后,他算是松了口气,然后让士卒下去休息。之后他是对庞统说道“士元看,此事是解决了否?”庞统闻言一笑,“主公,此时应让我军之工匠,赶紧打造出来对抗猛兽的器械,用

来御敌!”“好!公瑾,此事便交与你去做了!”“诺!主公放心!”本来这事儿也不一定非要用周瑜去,如此是有点儿小题大做了,毕竟就是去监工打造器械。但也确实,孙策是非常看重这个,因此,他交给周瑜,他才能算是放心。如果说不是他还有其他的事儿,他都可能

亲自去过问,毕竟这他们凉州军都拖住己方多少日了?他确实是都受够了。此时孙策让士卒找来了曹仁,虽然曹仁也知道孙策给刘备写信求援的事儿,不过曹仁对此,他也没有什么动作,毕竟真论起来,是自己和刘备和他们一方更熟,但是同样儿,自己和他们的关系,那

真是不如孙策和他们的关系。所以孙策去写信求援什么的,也算是正好,自己可就不行了。自己要是求援,也不可能直接写信给刘备,还得先让自己主公知道,然后让自己主公去找刘备,所以既然孙策都那么做了,曹仁也就没做什么。不过他确确实实,是赞成孙策的,这个确实没错。他认为,刘备看到孙策的信,诸葛亮看到了庞统的信后,只要他们有办法,就一

定不会吝啬。其实就算是真没有办法,刘备他也绝对得让诸葛亮想出来什么办法破凉州军的猛兽。所以曹仁认为他们所做所为,还是手到擒来的,结果果然,和自己所想一样儿。就是江东军的信使,回来比他预想还要晚点儿。不过他也是心里有数,毕竟己方当初和凉州军

交战的时候,他们在什么地方?这如今退了好几百里,所以这都从南阳退到江夏了,这就不得不说,己方是跑远了,那信使能这么快找到,其实就算是不错了。而曹仁被江东军士卒请来,他这个时候一听孙策说完,他所想到这些,而对于此事,那当然是满意的。不过就是

在最开始的时候,孙策没和自己商议,直接就写信给了刘备他们,之后才告诉自己,就是对此,曹仁有那么点儿意见。不过他也知道,这有没有意见,都没用,孙策是不会在乎在意自己对此是什么想法的。如果他能在意,就不至于是这样儿了。不过哪怕曹仁对他是有那么点儿意见,但他也确实,是早都习惯了,所以对于孙策如何去做,曹仁觉得,只要是在自己

底线之上,那么一切都没有问题,大家还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可如果要低于自己的底线了,那么对不起,等到时候,那自己肯定要好好说道说道。这自己是,身份地位都不能和你孙伯符比,这都不错,可自己所代表的,终究是己方,是整个兖州军,是自己主公,所以你

孙策不给自己面子,那都可以,但是却绝对不能不给己方不给自己主公面子。而且在曹仁看来,这如今李典是早就带两万人马来江夏了,所以也是不得不说,如果说之前己方人马和江东军比较而言,确实少了,所以自己也是不好意思多说。可如今呢,并不比江东军少多少

人,因此,这自己还说不上话?反正肯定是比之前要强,所以曹仁也知道,要说孙策就一点儿不把己方放在心里,那也不可能,所以这样儿,曹仁觉得就算是还不错了。而此时孙策对曹仁说道“曹将军,等做完破敌器械后,我军自当反攻凉州军!”“那是自然!一切就有劳孙将军了!”对于孙策没拿诸葛亮的图给自己看,曹仁也没什么太大意见。他还是比较清

楚的,如果说孙策研究出来那能喷火的器械后,破敌是一定没有问题。而凉州军能给己方用一次,那么以后,基本上就不会再用了,至于说己方兖州军有还是没有那东西,其实影响不大。毕竟就算是凉州军再用那东西对付己方,别说己方能不能发现,退一万步说,就算是

己方再没发现,可对上那猛兽,己方就撤退不就好了。然后没有器械,再打造不就好了,至于说今日孙策没拿出来,可不代表自己以后就永远都看不到?再说了,还有自己主公呢?未完待续。请浏览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