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2 / 2)

诗酒趁年华 我想吃肉 3374 字 2个月前

二宝养在承庆殿里,满月前放到颜神佑的卧房里。满月后,就挪到了旁边的偏殿里——这么大的孩子,深夜哭闹也是有的,还是让保姆去看着好了,不然第二天早朝,颜神佑一准儿爬不起来。

颜神佑听说宝宝去看二宝,也来了兴趣,不让人通传,她悄悄地去看宝宝在跟二宝说什么。

幸亏去了!

就看到宝宝满眼慈爱着盯着他弟头上的几根毛毛,一面伸手轻轻地抚着,嘴里还念念有词:“二宝,你长大了要小心啊,会很惨的,你舅舅会管你叫哥的qaq”

“二宝,你好惨啊,跟我一样惨,阿爹都不在的……”

颜神佑的脸绿了:“把他给我捉回来!”

回来一顿收拾,宝宝蔫头耷脑地走了。

被他这么一闹,颜神佑又想起山璞来了——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

山璞年前自领了主持、监督东部武举的差使,过完了年,哪怕颜神佑还没生产,他都得动身了。武举考试生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当地军区驻军里的中青年军士,另一部分才是各地报名的考生。照他们之前的估计,在长安与昂州、广州等地,重点是在行伍出身的军士身上。山璞巡视之地则会比较艰难——既有鄙视武人的传统,文士不乐意任低级的武职,而武人不重视文化休养,大概是过不了文化关的。

带着沉重的任务、不怎么光明的前景,山璞踏上了征途。连岳父的生日也没能回来,只遣人送了些礼物回来。次子的出生也没能看到,只知道又添了一个儿子。对于这件事情,林焕等人比他还开心。这些人出身山民,世代奉山家为主,主人家人丁兴旺,他们的精神也振奋了起来。

只是领的任务果如预料那般困难。

像玄衣,已经全部扫盲完毕,绝大部分能识两千多字——足够用了。少部分好学之人,已经开始读兵法、经史等书了。像昂州老兵,识字率也超过了一半。山民这里,他们的头子就是个努力学习的好人,也有浓厚的学习传统。在这些队伍里面招呼一声,说,考试了,考过了送你们去进修,以后好升职。呼呼啦啦,能喊吆喝过来几百上千口子报名。

所以,长安驻军(主要依靠昂州兵、玄衣等部)这里,基本不用山璞去管,吆喝一声就完事儿。

可冀州这样的地方,别说一般士卒了,就是校尉这一层的,文盲也是一抓一大把。山璞与楚源碰了个头,楚源也很郁闷:“怎地南兵那么多识字的?”

山璞道:“从头开始教的,早在昂州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也就几年功夫。”

楚源道:“可真是难得,还经过战乱的呢,居然没损耗多少?”

山璞道:“我也奇怪了呢,越是读书好些的,战损的反而越少。”

两人商议着,重点还是本地的士人。

商议妥当了,山璞又具本回京,兼写信给妻子。颜神佑接到了他的信,发现情况顶多是像预计的那样艰难一点而已,并没有出现什么使坏的,也就放下心来。专心去做另一件大事。

她要请旨,组建枢密院。文武分班了,文臣有一个主导机构——政事堂。武将呢?连大将军和太尉两个官职都裁撤了,松松散散的,不利于管理,不如建枢密院。

这一批武举选出来之后,正好充实枢密院。这既是为了保存元老系的实力,也是为了凝具部队的人心。政事堂毕竟是个文臣的机构,即使要求必须有出身行伍的丞相,也改变不了政事堂的本质。何况现在的政事堂,出身行伍的……一个也没有。颜神佑勉强算一个,丁忧的姜戎都不能算。

此举颇合颜肃之的心意。他是开国的皇帝,深知兵权的重要。除此而外,也是看到了颜神佑写的另一项——舆部并入枢密院、军校归枢密院去管。

颜神佑请建枢密院,还有一个目的——舆部。这个特务间谍机构是她一手建立的,立过汗马功劳。但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这份工作一直是为人误解、受人诟病的。同时,因为沾了些阴私的事情,放到自己手里,作为一支个人力量,就不合适了。别说她了,哪怕像六郎这样的储君,都不适合有一支这样的力量。

最好的办法,就是变私为公,与玄衣一样,放到国家的编制里面。既保全了自己,也让舆部可以安全地发展。她安置好了玄衣,总要将舆部也给安顿一下的。又有军校,培养出来的肯定是军中骨干,她已经提议了武举之法,又请立军校了。现在军校没人管,入礼部又不合适,预定还是她的手笔。这样就有些

她得借个壳子,将这些事务都放到这个壳子里,以显得不是自己抢班夺权,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免去朝野的许多非议。照她的估计,米挚等人不久之后,会再提科举之事,到时候,北方士子云集,看不起女人的人多了去了!拿她说事儿的估计不少,她得先留了后手才行。

颜肃之见她一直在放权,倒觉得她很懂事,一心为公,越发觉得对不起她。对她道:“枢密使,你可有人选了?”

颜神佑道:“那必须得武将啊。行了武举,又办了军校之后,谁能再说武人粗鄙呢?”

颜肃之道:“还是要与政事堂里说一声的。”

说着,又提起笔来,在纸上写下了“讲武堂”三个字。他到底是听“军校”有些不顺耳,依着自己的喜好,给这军校起了个新名儿。颜神佑一看,乐了:“还是这个名儿看起来合适。”

颜肃之得意地一挑眉毛:“那是。”命人把儿子、兄弟都叫了来,一家人先开了个小会,说了颜神佑的意见。颜孝之心道,二娘可真是个好孩子啊,原本还有些担心她权势太盛,盛极而衰的,现在看来,她有这份心胸,就坏不了事儿。为了一家和乐,颜孝之极力称赞此举甚好。

颜渊之数次领兵,想法就与一般人有点不一样,也觉得要重视军人。也表示赞同。

颜肃之又问六郎,六郎心里转过许多念头,评估着这个方案很好。他看的倒不是什么文臣武将,而是觉得,这样的话,部队就脱离了臣子的掌控,加上强拆坞堡、不许民间有私人武装,这样可以增加中央权威,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又觉得他姐并不是一个贪权的人,连舆部都交了出来,他家真是一家和乐。

几人一致赞同了,颜肃之才请来了政事堂的诸位,一同讨论这个事情。

————————————————————————————————

军事上面,政事堂有志一同,不再多管。颜神佑交出了舆部,李彦等人也是大力称赞的,说颜神佑“深明大义”、“一心为公”等等等等。

纵然是米挚,也捏着鼻子夸了颜神佑两句。他就这一点好,觉得你做得对了,倒不会睁着眼睛说瞎说,说你有阴谋什么的。

可夸完了,麻烦也就来了!米挚试探地道:“这便是文武分班了,那政事堂这里,还需有丞相出自行伍么?这怕不合适罢?”咱不管部队的事儿,你们也不能跑政事堂来掺沙子吧?

这倒也是,丁号一直说米挚是个糊涂虫,难道这一次也赞同了起来。颜肃之想了一下,看一看颜神佑,颜神佑一点头:“这样很好。”颜肃之再看六郎,六郎也觉得分得再开一点有利于管理,反正政事堂里现在也没有这样的丞相,不是么?

先前的提议就被废止了,政事堂依然是文臣的天下。新建的枢府,才是武将的地盘。

叶琛往常以自己在政事堂年纪最轻、资历最浅、最没来历,通常不怎么发言,就默默地做他的事儿。这一回先开口了,试探地道:“看这个样子,枢府的品级不会低了?权定正一品,如何?”

随便了您呐,不就是把大将军府或者是太尉府改了个名字吗?以前大将军幕府那里,官员是自己辟任举荐的,现在这里是考核选拔的。但是天下都要改科举了,考试跟推荐,也就一个意思了。大将军和太尉,本来就是与丞相平级的,战时还会更重要一点。正一品就正一品呗,反正……跟文臣没太大的关系。

叶琛见众人都点头了,才问到了重点:“则何人任枢密使为宜?”

李彦道:“自然是要熟知兵事之人了。”

扒拉了一下手指,霍亥就提议:“不如以魏国公任枢使,如何?”

不行!米挚心头一跳,心说,齐国公主好不容易把兵权什么的慢慢交出来了,你再让她老公做枢密使?老婆管文的,老公管武的,这朝廷是他们山家开的啦!这要置太子于何地呢?

他的心里,还是护着六郎这么个学生的。不过他也知道,这样的话是不能说出来的,说出来登时就是平地生波,又是一场大仗。